top of page


成為父親
我以前很嚮往某種生活樣貌,大學時搬出家,住在四千塊的雅房,一個小小的長方空間,塞下床、書櫃和衣櫃就有些擁擠,下雨天天花板就長滿黴;但能躺下,做做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可以擺上書,有故事可以看,重複的生活我過得下去。 像保羅奧斯特的失憶錄,書封上的照片就一張椅子、桌子,手夾根菸,嗑上尼古丁,煙霧裊裊,最後襯上一台延伸意志的打字機,像一把槍,狗吠火車地喝斥資本主義,如此自由。當時我鐵定期許自己有天能說上「為混飯吃而寫書之舉到此為止。出賣靈魂之舉到此為止。」這種類似的話。 或也有一種更陽剛的男性樣板是雷蒙錢德勒筆下的偵探馬羅,他可是鐵錚錚的硬漢,身形高壯,棕髮灰眼,中了槍好像可以配點威士忌,燙把刀把子彈挖出來,如果是個父親,他就會演Die Hard,如果剛好有副盔甲,就客串Batman。 玩世不恭、尖酸刻薄,愛揶揄愛調情,那種粗魯,是為了和充滿謊言的街道保持距離;但掩蓋不住細膩多感,到處都是不經意流瀉的善良溫柔。 孤僻、離群又身不由己地入世,獨自一人也有力量活下去,像步入中年的麥田捕手們,是我青少年時的意淫。 男孩年少時的自我期許會充斥父親的殘骸,夾帶著
弘儒 陳
10小时前


心理衡鑑 與 疾病診斷的反思
在文章開始之前,對來站的人提出邀請 邀請一 :如果你覺得這邊的文章有幫助、有意思(?),可以留下信箱訂閱,因為這裡的更新,大概一到三週一篇吧,並不頻繁,我相信上來確認有沒有文章的話,通常都會滿失望的。希望改成訂閱以減少你上來確認的煩躁與失落。 邀請二 :我想和想像中的閱讀者有一些真實的連結;如果你對這些文章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或其他想要說的、建議的、想知道和進一步了解的,可以寫信給我,我會想想有沒有機會寫在後面的文章,這也會給我靈感。 p.s. 如果是希望更多理解自己的狀況、想知道怎麼幫助自己,我會建議寫信或line(在contact網頁有我的官方line帳號)約診評估,不一定是要接受後續的治療,一兩次的評估去理解自己怎麼了,有哪些途徑可以找資源,對一個人而言就有重要的掌握感,如果我時間不允許,會為你提供轉介資訊。此外,衛福部推動的〈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三次的免費心理諮商,可以上網去找住家附近有提供方案服務的單位,三次我認為應該可以給到完整度夠高的評估。 這篇文章寫於2018的10月,我當時還在長庚醫院工作,那是我擔任督導、頭
弘儒 陳
1月1日


心靈課程與心理治療的不同
連結是同行分享的心靈課程中的一個訓練過程,希望我用心理治療的視角分享看法; 我用文字描述,若可以理解的話,不必點開,因為聽完身心會很難受。 https://www.threads.net/@shirleynail_2023/post/DBrB8yTSQgb?xmt=AQGzAxwPtTROprYu1BCYuMwRzgTYLu2uctcwDndScjpfsg 錄音檔中,一位男性學員,在講師激烈的鼓勵下,要求他重複吶喊「我是一個善良、勇敢、負責的男人」,中間有時夾雜質問、鼓勵、要求他加強表達,運用團體強化,在將近三分鐘內,喊了50多次相同的話。 在完形治療、心理劇、催眠治療中,有概念或意圖可能相似的做法;治療過程中,如果有機會聽到案主分享一個有力量的狀態、或碰巧說出了一句堅定的話,治療師會邀請其多說兩三次感覺這句話的情緒、姿態、和身體感受,這是為了深化這個倏忽即逝的內在資源。 但不會像 心靈課程這麼多次,這麼多次是非常疲憊的,人處在身心高度激發的狀態,負責理性思考的前額葉沒辦法運作,所以自我意識很難整合這些狀態;時間繼續拉長了,高度激發的身體能量耗竭
弘儒 陳
2024年11月18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