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死亡焦慮如何牽引著我們

弘儒 陳

Irvin Yalom的紀錄片

Irvin Yalom是美國著名的治療師和作家,在進入碩班前就開始讀他的教科書、還有小說,他談及〈孤獨〉的議題時,非常觸動我,讓當時的孤獨因此得到某種緩解;實習時,進入成人精神科,我也用他提倡的存在主義式的心理治療,和我第一個工作對象深入對話(雖然現在看來,當時是隔靴搔癢,心理治療在早期的訓練中,與其教會我們去做什麼,不如說是先警告我們別多做什麼,但我當年也是盡力了)。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是Yalom依據其過往精神分析的訓練、對哲學的深厚研讀(也受到他第一任太太Marilyn的影響,他們一起討論非常多尼采和沙特的文章)、和臨床的觀察,總結出對人類焦慮的一種思考地圖,其認為,人的焦慮背後最深沉的原因是「死亡」。


書中,可以看見Yalom有野心的要把Freud提出過的兩種焦慮「遺棄」與「閹割」,都推導到背後更深沉的焦慮是「死亡」,被父母丟棄、或被父親威脅而去勢,最後都導向死亡,所以其認為死亡才是人最深沉的恐懼。為了抵擋死亡帶來的威脅,我們人會努力變得更富有、更有權力、更成功,追求自己的獨特性、英雄情結、埋首投入工作避免感覺自己的停滯、相信這世界會有救世主、拯救者。和一位個案工作時,當傳統分析師留意到對方分手時被遺棄的感覺和童年母親的某個忽略相似;或上司把自己批評的一無是處時,感覺到不合比例的恐慌,想起了童年黏著媽媽時,爸爸在背後冷漠的眼神。存在主義治療師會更去著眼背後是否讓其想到了孤獨一人、空虛、無價值感、受威脅甚至死亡的感受。


這些哲學的思考是迷人的,其提出的「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也確實是人類普同的煩惱,父母忙碌,從小就獨自埋首書堆的Yalom因為哲學而得到陪伴與救贖,但人的孤獨依然是書本無法填滿的,他的生命有另一個重要的人出現,就是14歲時認識的Marilyn,一個真實、長達75年的陪伴。我相信這影響他的治療,從傳統的精神分析走向後期的關係學派,更強調治療師和個案是兩個真實的人去碰撞,而非一個中性、節制、沒有太多情緒起伏的鏡子。


我們需要有一些前人思考的道路,讓我們可以有智識理解後的豁達、可以有一種這樣想並不孤獨的釋然;也需要有人真真實實地和我們共處,竭力地理解自己、看見自己。這些,是Yalom給我的禮物。

而回到生活中,尤其是近來整個世界和台灣的戰爭、災害、意外、病痛的新聞頻繁出現時,死亡焦慮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我們又要怎麼去覺察到這件事情?臨床上癌末的病人常會說,死亡讓其重新排序生活、放棄那些一直都覺得瑣碎無意義的工作、對生命的細微感受開始覺得新鮮、感動和感激,更不害怕與人親近、勇於冒險,死亡讓一個人更把握當下地活。這些感覺會因為這些新聞、或身邊的人的離去而激活,但他會消退,我們的防衛機制會試圖撫平這些焦慮,不然無法好好過日子,但如果願意,找個人談談,讓自己能夠定睛在這刺眼的陽光,因這確實是一個好機會,重新檢視自己。


從前在病房時,我不只一次複製Yalom在團體中的「去除認同」練習,試著讓人去除外在的認同,看見核心的自己,也重新看見既有事物存在的意義,確實會喚起一些有意思的思考,不訪試試看:

挑選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對自己問「我是誰?」,挑選八張空白卡片將答案寫下,然後,依照重要性、核心程度排序,最重要的放在最下面。接著,從最上面(最不重要的)的答案開始想像,放棄這個部分的自己會是什麼情形?兩到三分鐘後,翻下一張卡片,直到放棄八個部分的自己後,在反向進行,把自己慢慢撿回來。

那過程總讓我聯想到川村元氣的小說《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中,男主角被宣告腦癌,惡魔說:「如果讓世界上一個東西消失,就可以多活一天喔!」


於是丟掉了電話,也因此丟掉了,因為電話相識的前女友;丟掉了電影,也因此丟掉了學生社團時因為電影結識的最好的朋友;最後要丟掉的是貓咪,但那是死去的母親撿回來的棄貓,是和男孩一起長大的家人,如果貓丟掉,就什麼都不剩了。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 電影劇照

公視+最近上映了《歐文亞隆:凝視太陽》的紀錄片,裡頭提到Yalom在91歲時二婚的妻子Sakino,他們的戀情一開始讓很多治療師大受打擊,一部分是因為Yalom和Marylin的愛情太美好了;另一部分是Sakino曾經是Yalom的個案,對於恪守倫理的治療師們,都覺得Yalom老糊塗了(他確實開始有一些記憶力的衰退),於是乎,開始有另一種聲音,以一種更宏觀、更偉大的歷史角度理想化兩人的愛情,他們是猶太難民之子和納粹之女的結合,而他們也確實正共同書寫一本書,由兩個人的童年交互穿插,闡述這道歷史創傷。


但對我而言,看到Yalom這個年紀,說話時微微顫抖,選擇再去愛人,很是感動。或許那是他直視「死亡」的選擇,愛一個人,和愛人合寫一本書(這也是他和Marylin生前一起做的最後一件事),像曹雪芹寫紅樓夢一樣,是為了把美好的愛情,再夢一次。畢竟...死亡和孤獨,一個人走,真的很可怕啊。

Kommentarer


bottom of page